如果有兴趣,可以去听一听This American Life第686期,采访了置身香港事件之内的一些人,还挺客观的。
我一边哄宝宝睡觉一边戴着耳机把这一期听完了。
我老公一直批评我只关心自己的那些花花草草,对时事大事一点都不了解。我觉得这是我的性格使然,强求不得。我也逼迫自己去关心一些时事。比如我试着在早上听The Daily和 Up First (如果你有什么好的时事播客来源,也请推荐给我),坚持了差不多一年,但现在还是不自觉会先去点《故事fm》。手机上也订阅了很多新闻消息源,但从来没有去点开过。
但这一期激发了我对这个事件的兴趣,然后我发现在网络上很难找到对这件事中肯描述的信息来源。几乎所有的网络信息都带着激烈的立场。而大陆媒体则是一片寂静。
在节目里有一个香港年轻人抱怨说来香港的大陆人越来越多,大陆人很没素质,在公共场合很吵闹,还喜欢在路边蹲着,一点都不文明。主持人有点忍俊不禁地问:在路边蹲着有什么不对吗?年轻人说:就是看上去不好看,不文明。主持人接着问她:成为大陆人为什么不好呢?他们看上去都很开心,很幸福。年轻人说:大陆人的开心不是我要的开心。他们只满足于有够花的钱,有一个房子,孩子能去一个好学校。但他们不知道什么是人权,什么是言论自由,那才是我要的开心。
我身为一个正儿八经受大陆教育长大的人,并没有觉得我的智力和见识因为人权或言论自由的限制收到了很大影响。很多东西我后来都知道了,只是知道得可能晚一些。虽然我现在身在美国,但我感觉我在大陆的朋友们对很多事件的了解一样非常及时。信息这种东西,只要有一个小缺口,就会无法制止地传播开来,这是封不住的,尤其是中国这么一个大的国家。任何信息,只要有一个人知道,就很快会有很多人知道。确实很多的大陆人对今天的生活是非常满意的,对自己的国家也是非常自豪的,包括我在内。难道这样的满意和自豪是因为无知和被蒙蔽造成的吗?虽然我无法跳出我的成长背景给这个问题一个绝对客观的评价,但我无法同意这个说法。我知道我的爸爸妈妈,我的朋友们,他们因为生活质量的提高而感受到的快乐是实实在在的。即使我们没有受到最最开放的言论自由,但有足够的钱花,可以去任何想去的地方旅游,买自己想买的东西,住舒服的房子,孩子可以上一个好的学校,这难道不就是最最基本的幸福吗。
我尝试设想自己是一个香港的年轻人。出生在九七年前后,成长在一个自由开放民主的环境里。突然有一天意识到还有几十年我生活的环境可能会发生巨变,很可能会往我不想要的那个方向发展。这时我该怎么办?设身处地地想一下,这真的会是一个让人如坐针毡的图景。我想任何一个有一些公民意识的年轻人都会为此感到困惑和手足无措。而对策,要不就是我改变这个环境,要不就是我离开这个环境。现在已知这个趋势是无论如何无法改变的,如果是我,可能会好好学习然后争取离开这个环境。而很多的年轻人选择了无谓地反抗。明知这反抗无法扭转任何未来,还只能使得自己现存的社会环境一团糟,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秩序,影响了香港的整体经济,这似乎是得不偿失的呀。国际上的各种媒体还在给他们叫好。置身世外的各国不明真相群众纷纷在为那些年轻人加油鼓劲,要他们坚持下去。但这种无法扭转现实的坚持唯一的后果就是使香港市民的处境更加糟糕。店铺关门,交通瘫痪,没有人愿意再去香港旅游,没有公司愿意再去香港投资,最后获利的是谁?这条思考的逻辑我觉得是挺对的,难道那些年轻人不懂吗?为什么他们愿意赌上自己的未来来做这样一件没有结果的事呢?只是为了一个所谓为自由而战的高风亮节吗?我觉得大陆人不是不懂,是早就懂了,所以不无谓地去争取什么,只去努力获得一些脚踏实地地小幸福。
有人可能会说古往今来这些东西就是靠流血亡命换来的。我想说即使在美国,也没有所谓的言论自由。如果你去站在曼哈顿50街高喊支持川普,那么你很快就会被唾骂声淹没。
好了,这些都是我信口随便说的。对很多事实真相我也不了解。我希望香港能早日平复,这样我也可以放心去吃烧鸭了。
今天还在微信看到一篇文章说港科大的内地学生全都像逃难一样的从香港转移到深圳,这些名校里的香港学生就像暴徒一样殴打辱骂内地学生。看了真让人心寒啊。曾经的香港早已不复存在了。
我好朋友在香港结了婚,他和他的香港人老公持完全相反的观点。我朋友认为,任何事情和平稳定、有发展才是前提,二他的老公认为她被大陆政党洗脑,没有人权,在朋友圈互相留言针锋相对,可见这种观念是扎根于HK人心中的。
HK的教材有公共常识部分,并没有首先给出一个中正的态度,影射目前HK的社会政策不合理,并拿澳大利亚、加拿大等西方国家举反例,年轻人很容易受到诱导。其次,她说像她老公一样的HK普通市民在经济发达的社会中长大,尊崇西方、鄙视大陆,觉得发达、福利、便利理所应当,意识不到社会动乱对HK的打击,即使在目前的情况下关心的还是房价是否能下跌,就可以买房子了。
以前我还在学生时也是个小愤青。但当我步入社会,就觉得能够给每一个平凡个体发展空间的稳定社会环境是很重要的,对于个体来说,务实精神非常可取,既能不断进步,也容易觉得幸福。我有行政工作的经验,深知一个政策的推动发展是一个很漫长、很复杂的过程,虽然我们一直在试错中前行(国内绝大多数改革似乎都没有完善地论证,一边试错一边前行,但这样做效率高),也在往好的方向发展,在国际社会中越来越有话语权,也越来越被视为“敌人”,这说明我们强大了。
由行政工作回看自己学生时期的认知,真是too young too simple,sometimes naive——对事物粗浅认知,随意发声。如果真的想改变社会,投入到基层社会工作中,走上有社会影响力的岗位,推行更合理的政策,要么做些实实在在的事(哪怕开个良心饭店),才是用自己的努力改变社会。不置身事内,真的想不明白那么多接受了高等教育的香港年轻人是如何走到今天这一步的。
首先我想谢谢你花时间写了这么多你的想法,很感动啊!我当时写了要么接受要么离开,但是你提出了一个我没有写到的策略,就是从基层做起,一步一步实打实地做事,渗入到这个体制中,争取走上有影响力的岗位推行自己认为合理的政策。我觉得这说得很好啊!我对一国两制的具体细节不了解,但是我不明白为什么HK的年轻人就默认当五十年结束以后一夜之间香港就会变成和大陆的各种政策完全一样的一个地方。但我觉得应该不是这样的,这里面会是一个比较缓慢持久地转变,而这个转变的终点是什么,我们现在不知道。我不明白为什么这些年轻人就默认了一个最坏的结果,好像一夜之间变地狱一样。在这个缓慢转变的转变过程中,他们有时间可以做很多很多事。他们会从年轻人变成具有话语权的中年人,他们将会具有很多主导和决策的权力。他们在香港终将变成什么样这个问题里可以有很多作为。我的历史觉得不好。我隐约觉得有人可能会说这就是精英改良派和草根改革派的区别。或者这就是为什么明治维新会失败而很多草根起义会成功的原因。但清朝末期的封建腐朽和底层农名的艰苦生活和今天的香港是有本质的区别的啊,所以这也没什么可比性。
我认为他们过于在乎某个政策、观点、体制,觉得香港和大陆是对立关系。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不是对立的,每一个体制都可以融合一些对方的优势之处,中国可以市场化,法国也可以企业国有化。香港的明天也不会变成和大陆一样,之所以保持一国两制,HK还是具有某种特殊性,并将一直保持这种特殊性。你说的特别好,在这段时间里,年轻人可以多学习多在社会上历练,发展出香港特色的社会体制,也许他们真正进入社会才会明白,没有什么事是非黑即白的,“黑猫白猫,抓到耗子就是好猫”。(如果是有目的的煽动,以上分析就都不适用了…)
p.s. 我猜越姐学了林曦老师的课~
是的。很喜欢林曦老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