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可爱,老公听话,工作顺利,父母健康,很多业余时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第二个宝宝正在孕育中。
这样的日子就像在浅滩缓缓流动的溪水,泛着灿烂的光,平静美好。
美好总是很脆弱。变动是永恒的。一想到这点,我就会隐隐有种危机感。感觉这浅滩静水不知何时就会忽然坠入湍流深渊,永不复返。最大的担忧是家人的健康,父母、伴侣、孩子和自己的健康,任何一个人出了问题,就会把这平衡打破。
但危机感归危机感,对于这种命运的可能变故,我除了能做的, 其余的束手无策。所以不如好好珍惜当下。把每一个此刻都过成不会令我后悔的样子。
最近继续在大量阅读。读得仍然很杂。文字的世界太精彩了,一头扎进去很贪婪很幸福。孩子在我的熏陶下眼看着也长成了一个小书迷。每天睡前半小时到一小时洗完澡香香地依偎着我读书的时光是最幸福的。最近一个月开始断断续续教他识字。没什么进度条,就是看他有兴趣就教几个,目前识了快50个字。他的识字兴致非常高昂。发现自己能像破解密码一般破译出一小句文字所指代的意义,那种兴奋和得意真的是最棒的学习动力。有几次一学起来就停不下来,不停地要求我教他新的字。我有时不得不强行停止,保持他适量的饥饿感。最近还和他一起读《诗经》和一些古诗。最喜欢《召南 殷其雷》和李白的《春思》。非常独特的品味。教海外孩子学中文的路漫漫,以后还有很多艰难险阻,但这个开头我是比较满意的。
这段时间经常去纽约。不出去的时候会觉得待在农村的家里有点无聊,出去了又觉得还真不如在家里看书写字画画。有时候头脑一热就去了,为了出去而出去,只是开了很远的路去吃个馆子或者去某地打个卡,回来想想真的有些浪费时间。相较于去纽约网红地打个卡,我更喜欢带着孩子去坐地铁,或者在Washington Square Park 坐上一两个小时。我喜欢观察我孩子在地铁上好奇地东张西望。他早已忘了刚出生的那一年几乎每天我都背着他或者推着他在纽约的地铁里上上下下。在郊区住了两年,他对地铁里这种密集嘈杂的人口百态和喷着臭气的都市工业气息充满了好奇。而在Washington Square Park,则是纽约标志性的高度多样性的人山人海,没那么多旅游景点的浮躁感,就是很多不同的人在那里休息、表演、路过、看与被看。我希望多带孩子去那里,让他知道人有很多种呈现方式,每一种方式都可能是一种常态。
偶尔我们也会去那种专门为了取悦孩子而建造的都市游乐园。傻玩傻乐。我自己倒是不太喜欢那种地方。我感觉那种快乐太不真实,是人造的,是被刺激出来的。我担心这种地方会让孩子的快乐变得成本越来越高昂。如果可以,我还是希望多和孩子一起去体验各种真实的生活。在街上走走,坐坐公交车,河边公园的草地上小憩一下,那样也能生出很多快乐。这种快乐可能不如游乐园来得强烈,但更坚固,不会因为刺激的消失而消失。
但真实的生活是什么呢?今天我的真实的生活已经变成了在网上看剧、网上聊天、网上购物买菜和点外卖。周末打卡网红店可能也已经变成真实生活的一部分了。我们真的很少再去菜场买菜、很少去邮局寄一封信或者去银行办存款手续、很少每个周末去外婆家吃饭、很少去报亭买报纸或者饭后在小区里和邻居三三两两地乘凉聊天。那种市民的、社交的、有地理距离的真实生活已经渐渐消失了。等待我们孩子的将是怎样一种真实呢?
关注越姐姐博客挺久啦,开心或者烦恼的时候都会想来看一看。我太喜欢您的文字了,总能来一些温暖、力量和思考。非常感谢您!
谢谢你啊!虽然这个博客是半公开的,但是看到有人默默地关注我还是会暗暗开心嘿嘿。
越姐姐好,其实我都有点不记得当初怎么误打误撞看到您的微博又跟来这里的,印象中那时可能是14年?很久了。你的文字与想法总让我感到十分亲切,并时常惋惜现实生活中并不曾有机会相遇。一直也不敢打扰,不好意思来跟你说,“做个朋友吧,我觉得我们应该会很合得来。”
仔细想想竟然已经七年了,约莫我四分之一的人生了!一直以来时不时偶尔夜深时候悄悄来看看,像个从未相逢的老朋友,也是挺感慨的。祝你一切都好,如果以后有机会,如果你有兴趣,我们或许可以聊一聊吧。:)
谢谢你的留言!我好感动啊。好像在我不知道的地方存在着不曾说过话的老友,素不相识却惺惺相惜,很喜欢这种缘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