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开车十多分钟的地方有一片树林,非常原生态,有树有山有小溪,还有恰到好处的徒步小径。过去两年来,我不停地和孩子去,总不厌烦。
说来有趣,如果一个购物中心或者科技馆之类的,如果每两周去一次,没几次就腻了,再也打不起前往的兴趣了。但是这片树林,每次我和孩子在家里大眼瞪小眼无所事事的时候,就会驱车前往。有时候我在家憋了一整天,被孩子吵闹搞得胸闷气短,或者孩子因为各种原因烦躁不安,我们也会去那片森林。它总是不会令人厌烦,总是有得看。总是可以疗愈。
从秋天到冬天,再到春天夏天,四季风景变换。即使同一个季节,一天中不同时间、不同天气去,看到的也不同。每片树叶、每一声鸟叫、每一块苔藓分布、土壤的干湿、溪水的潮涨潮落、新发的芽、新冒尖的草叶子,即使是这样一片小小的树林,也呈现出无穷无尽的姿态,没有重复,充满了新鲜感,充满了多样性,既复杂又简单。在孩子眼里,它是玩水捉虫踩水坑追影子捉迷藏和妈妈赛跑的地方。在我眼里,它是一个如此包容的广大的天地,把疲惫不堪充满怨气的自我扔进去,烦恼就慢慢消融了,变得不值一提,虫叫鸟叫充满了我的耳朵,我没空再去生闷气了。我也不用再为孩子烦累了,树林正在照顾他。我也不用担心孩子今天有没有学到什么,树林正在教他。教他美丽、教他真实、教他聆听和观察、教他谦卑和包容、教他保护自己和敬畏周围的世界、教他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这比那些美育网课高级一百倍吧。
大自然总是可以疗愈。
即使不能去那片树林,即使只是走出家门,沿着小区里的草地和野花丛走走,走在天和地之间,走在风里面,从这些仅有的人造世界内的小片自然,我仍然可以得到疗愈。
真的很喜欢和孩子“到外面去走走”。没有什么目的,倒是想看看这趟走走会遇到什么。有时候一眨眼吃完晚饭天黑了,我们仍会手拉手出去走走。外面下雨了,我们还是会撑着伞出去走走。孩子说“我想淋雨”,那就淋吧,衣服湿了回家换掉就行了。有时快到睡觉时间了,孩子说“今天还没散步,出去散步好不好”。那就出去散吧,反正小区里挺安全。
好像不同人对大自然的感受力不太一样。比如我老公,他就不喜欢去那片树林,每次我提议要去,他都说“又去那里,太无聊了”。他喜欢去高级商场,高档舒适的人造的地方,比如曼哈顿Hudson Yard之类的。想当年他是比我更接近自然地长大的,从小在农村,娱乐就是爬树抓虾喂鸡。现如今他却最烦泥土把自己的鞋子搞脏。而从小在城市里长大的我,现在反而对自然更加亲近一些。
是真亲近还是假亲近呢。
我家在北方的城市中心,近郊没有什么特别原生态的地方,但离我家步行10分钟有一块小小的“园林标本植物园”,是我难得的精神栖息地,不少我个人拍的比较棒的摄影作品都来自那里。虽然它很小,但寒来暑往,久看不厌,大自然在任何时候都有美感。近年有不少研究都表明亲近自然、园艺劳作能改善Alzheimer和精神压力,也算是有科学根据了吧,哈哈。相反地,我父亲的一位好友叔叔来自农村,很多年前“农家乐”盛行,别人用农家饭菜和采摘活动款待这位叔叔,引得他十分不满,回来后跟我爸抱怨说,“我努力了那么多年,就是不想吃农家饭了,结果还给我吃农家饭”。或许人们追寻的是自己生命里欠缺的那部分,这样才能算“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