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去理发。闲谈间发现理发师兼发廊老板是个艺术爱好者。她是一位东北移民来的中年女性。她喜欢画油画和国画,整个画廊的墙上都挂满了她自己画的画。很多临摹莫奈的风景画,还有一些她加入了国画山水风格的油画。我告诉她我最近也在学画画和书法,并给她展示了几幅我为数不多拿得出手的画。她还告诉了我费城可以买到笔墨纸砚的地方(比淘宝贵很多)。我们互生欣赏之意,留了微信号,末了我愉快地付了25%的小费。
其实她给我剪得头我并不是很满意。比如我跟她说我想剪到能触到肩膀的长度,结果她给我剪到了脖子一半的位置。而且之后的每天早上我都发现两侧的头发总会翘起来,压再多水也没用。很多理发师在剪完头发以后喜欢用吹风机把头发拉一下吹出一个临时的蓬蓬的造型,这在我看来是一个red flag。因为再烂的发型被吹风机整一下也可以变成有型,但这是临时的,可以暂时掩盖一切小纰漏,回家一洗头自己一吹干就原形毕露了。这位理发师也进行了用吹风机吹出临时造型的这一步。
但是我还是对她笑脸相待并微笑地献上我的消费。因为和她谈得很愉快。
这不是和很多医患关系很像吗?很多被广大患者爱戴的医生其实并不是医术最高名的或者医学知识最丰富的,却往往是最会和患者说话的。他们很多也并不是在患者身上花最多时间和功夫的,却往往是最让患者感到自己被重视被关照的。患者作为信息不对等的一方,很多时候并不知道也无从知道自己接受的治疗是不是最适当的,自己的治疗结果又是不是所有可能中最佳的,但他能感受到自己的担心是不是被医生发觉并重视,自己的疑惑是不是被解答,接待自己的医生是不是态度好看上去很有自信。
我想很多行业都有这种异曲同工之处,尤其是面对客户的行业,尤其是当你所提供的产品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无法被识别出是否是同类产品中最优的那一种(比如面霜)。
在做展示的时候也是一个道理。你怎样说比你实际说的内容有时更为重要。一个自信的演讲态度、洪亮的嗓音、有条不紊的节奏、清晰的逻辑、设计精美有条理的幻灯片、穿插一些暖场的小笑话,这些元素比实际你讲的内容更能让听众觉得“哇这个人讲得真好”。毕竟能甄别出内容实质是否有料的听众是少数。
住院医生汇报病例也是一样。有的住院医汇报的时候非常自信连贯,还非常懂得强调那些自认为出彩的点,对那些自己不清楚的点匆匆带过,对那些自己记不清楚或者没有查过但是不太重要的点也可以很自信地匆匆带过。有时自信到说出一些常识性的错误都会让我觉得是不是我自己之前一直记错了。
有一次一位主治跟我说某些住院医每次汇报得很好,但做事并不那么脚踏实地叫人放心,这让我感到那些自身具备真才实学并且能甄别内容优劣的听众还是存在的。要不然此事会又一次让我感到小小的悲伤。好像这个社会运行在一个巨大的浮夸假象之下,没有人再在乎问题的实质是什么,只在乎回答问题的姿态是不是漂亮。
而把问题回答得既漂亮又有内容的人也是存在的。比如我上周听的一个午会讲座,讲的是质子泵抑制剂和各种江湖所传其副作用的循证医学根据。讲的人是一个模样年轻的亚裔医生,瘦瘦小小的,讲台后面一站几乎看不见人,但是他讲得有据有料,深入浅出,把各种干巴巴的临床数据陈述地非常易懂,而且幽默风趣,末了提问时间每一个问题他都答地切中要害而且让人感觉他短短时间内就能理解提问者到底想问的是什么(有的演讲者会把一个答不上来的问题用风马牛不相及的答案讲一堆)。最后听众越来越多,末了大家还一起鼓掌(午会是每天都有的性质比较随意的讲座一般没人鼓掌的)纷纷说这真是一个精彩的汇报。
回到头发。唉,我现在希望我的头发能赶快长起来,然后再找回纽约那位之前的理发师。他是位胖胖的年轻人,貌不惊人,但却是为数不多的几个剪完头发不拉不吹的理发师,而且剪发效果非常好。
“而且让人感觉他短短时间内就能理解提问者到底想问的是什么”,我觉得这也是一种很强的能力。这让我想起我有一个大学同班同学,虽然话不多,但每次无论大家认为多么艰深难懂的课,他都能轻松听懂,大家有什么问题问他他都能瞬间明白想问的是啥然后用提问者能听懂的方式把提问者讲懂。真的是由衷的佩服。